荐:昭通事业单位交流群二 327102021 欢迎大家加入
2017年3月7日10点,贵阳日报,坚持以党建带扶持、以扶贫促党建,着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贫困村的有效覆盖。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建立奖励扶贫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远教电商平台等多种方式,支持村集体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支持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所形成的固定资产交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持有和管护。
2016年9月贵州遵义市直考点【举例】
没有好的乡村教育,就不会有美丽乡村,也不会有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小康的短板就难以补齐。
从这句话出发,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不难发现,这句话有三个层面,美丽乡村的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小康;其中美丽乡村的建设为基础,是后两者的前提条件,结合给定材料,乡村建设难上加难,尤其是乡村教育更是举步维艰。我国大的国情是人口众多,又以农村人口为多。人口多,教育需求就大。农村人口多,其教育规模与需求也大。显然,我国教育要现代化,首先离不开农村教育现代化。谈未来中国的发展,必须优先谈教育的发展,而农村教育发展更是题中之义!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殷切希望教师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表达出中央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贫困地区教育,一直面临着财政、机会、师资等多重困难。近年来,随着优质教育资源偏向县城,农村学校难留好教师的问题愈发严重,这需要从乡校和乡村教师的定 位角度去认真思考。当年有一则主题为“高速路打电话”的高考作文,一度被指为难农村人。各方观点虽有争议,却直接反映出了城乡体验的分离。现在很多农家子弟,都在城镇或至少是乡政府所在地的学校就读,从周一到周五寄居于与农村社区生活相互隔离的地带。其实,乡村教师也同样面临着类似的窘境。随着近年来农村社会内部复杂的变迁与转型,乡校逐渐从村落社区中抽离出来,教师也与农村渐行渐远。尤其是“撤点并校”后新学校中的年轻老师,不再从骨子里亲近乡村,亦很难有机会再去真正理解乡村。事实上,农家子弟只有在作为“镜像”的乡村教师中介下,才能在耳濡目染间逐次学会走出村落的“普遍性知识”,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内化“地方性知识”。前者是“习得”的间接经验,而后者是“生成”的直接经验。双重的知识逻辑,能帮助农家子弟顺畅实现“话语转换”与“行动实践”,这将为农家子弟个体“出入”乡村社会作极为重要的能力储备,同时也为乡村社会的发展留住了精神之根。
故此,理解好乡村建设、基层建设是写这篇文章的重点。而理解好基层建设可以从基层建设的意义及如何建设美丽基层来谈。前者在于,完善乡村教育,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补齐全面小康的短板。后者在于,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理应尽量给因地制宜和丰富多样的乡校留出田野空间、制度空间,尽量给出自乡土中国的教育家留出更多尊重、更多支持。乡村教育发展亟待“本土思想力”的注入,这不仅需要乡村教师拿出主体精神,展开系统性与内生性的教育试验,更需要城市中有思想厚度和行动宽度的思想家、实践者走向乡村,身体力行。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昭通中公教育http://zhaotong.***
2017云南事业单位申论热点:理解“基层建设” 透
昭通职业培训相关信息
2月6日 刷新
2024-11-18
2024-11-04
2024-10-27
2024-10-12
2024-09-11
2024-09-09
2024-08-08
2024-07-09
2024-07-09